欢迎来到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网!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公告信息

乌兰察布马铃薯,牛!

文章来源:转载乌兰察布市农牧局    发布日期:2021/3/9     浏览次数:
 ─── 来自“中国薯都”的报告
       马铃薯,作为乌兰察布脱贫攻坚主导产业的“主角儿”,每年30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几乎覆盖了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所有贫困户。目前,乌兰察布曾经的贫困人口,依托马铃薯产业获得的收入已占到种植业总收入的1/2。
       此刻,站在辛丑牛年的时间界碑下再话乌兰察布马铃薯,一个字——牛!
       听——
    “阴山脚下,海拔1400米、北纬41度黄金产区、夏季平均气温18.8度的冷凉气候、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孕育了绵沙可口的乌兰察布马铃薯。生态、绿色、营养、健康,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乌兰察布马铃薯,您餐桌上的放心选择,好土豆源自乌兰察布。”
       2018年11月1日,随着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央视精准扶贫公益广告中的精彩亮相,盛产于神舟飞船“回家”福地——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知名度大增,海内外蜚声。
       近年来,随着精准脱贫力度的不断加大,乌兰察布在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上持续加力,“天堂草原”乌兰察布的绿色“小土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金蛋蛋”。
       如今,只要提起马铃薯,乌兰察布人无不骄傲自豪!
       继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后,2020年,乌兰察布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乌兰察布马铃薯还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百强榜,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其“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并远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乌兰察布从东到西,形成了自兴和县到四子王旗长达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全市11个旗县(市、区)中,有10个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其中四子王旗超60万亩。全市50亩以上规模种植面积占马铃薯总播面积的近1/3。前山地区重点做大优质鲜食薯,后山地区努力做强种薯与加工专用薯,在全市拓出了种薯、商品薯、加工专用薯“三薯”协同并进的新局面。
       2020年,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5万亩,盛产优质鲜薯350万吨。
       全市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到种植业总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
       独特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气候特点、科技的鼎力支撑,不仅让乌兰察科技的鼎力支撑,布成为业内公认的马铃薯产业发展“黄金带”,更让盛产于这里的优质马黄金带”铃薯蜚声国内外,铃薯蜚声国内外,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记的关注、李克强总理的夸赞
       2019年2月1日,乌兰察布人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李克强总理莅临乌兰察布市考察。
       在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张连奎家,一盘热乎乎的烤土豆端上炕桌,盘腿坐在炕上的李克强总理拿起一个,掰开品尝后连声称好,边吃边招呼随行人员说:“你们也尝尝,味道确实不错。”并说:“乌兰察布的土豆很好吃,有土豆特殊的味道。”一时间,这幅温馨的画面经过媒体的多渠道传播红遍全国。无意间,心系贫困群众的李克强总理,为奋力摆脱贫困的乌兰察布市做了一次暖心的马铃薯形象“宣传”。
       考察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土豆主粮化很有前途,要结合我国“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研究支持农民扩大品质好、有优势的马铃薯种植,努力把小土豆发展成为大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让乌兰察布人深感欣慰的是,关注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并期盼其做大做强的不仅有李克强总理,更有习近平总书记。
       2020年5月22日下午,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审议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活跃。
    “今年疫情对经济影响大吗?”
        当听到习总书记问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时任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市长费东斌立即回答:我们努力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当地外出打工人员陆续复工。另外,我们设法用绿色农畜产业“铺路架桥”,现在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燕麦等品牌已经越来越响亮。
    “你们那儿的马铃薯做工业原料好还是食用好?”
    “食用好,而且是很好的种薯!”
    “甘肃那边种植马铃薯也比较出名吧?”
       费东斌自豪地回答:“我们乌兰察布是‘中国马铃薯之都’,甘肃定西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都好!”话音一落,习总书记和代表们都赞许地笑了。
       这是赞许,这更是鼓励与鞭策。
       缘于这份鼓励与鞭策,2020年,乌兰察布统一认识、积极作为,以更加笃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力助推全市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再添力量。
       依托新增一般债券项目和察右前旗、四子王旗两个制种大县奖补项目,进一步加大马铃薯良繁体系建设力度。2020年,全市新建组培室2.1万平方米,组培室生产总面积达到9.65万平方米;新建网室630亩,总网室面积达到3730亩。目前,全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微型薯生产到原种繁育较为完整的体系,极大提升了全市马铃薯良繁能力。同时,通过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市新增高标准良繁基地40万亩,优质种薯年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2020年,新建高标准智能仓储库44万吨,储量达160万吨,总仓储能力达到280万吨。高标准智能仓储库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仓储品质、降低了仓储损耗。此外在仓储期间,还可以进行初级筛选和清洗、包装工作,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020年持续推进马铃薯精深加工,薯都凯达新增年加工能力10万吨法式薯条生产线、民丰薯业      (蒙薯)新增年加工能力0.8万吨低温油炸薯条生产线,从而使全市马铃薯产业的精深加工能力再度提升。目前,全市实力雄厚的32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的转化增值项目在乌兰察布遍地开花,年产淀粉17万吨、薯条薯片15万吨、全粉2.8万吨,马铃薯鲜薯加工转化率达到38%。马铃薯加工产品已从最初仅有的淀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条、薯片、方便粉丝、马铃薯醋、薯纤维、薯蛋白等,并开发出速冻薯条、速冻薯泥、脱水性膳食纤维、无矾水晶粉等深加工制品。此外,马铃薯主食产品也由最初的马铃薯馒头发展到目前的酸奶饼、月饼、饼干、面包等多个产品,其中,娃姐公司的马铃薯酸奶饼被评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十大休闲食品”。
       2020年,我市还持续加大对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和农机的补贴扶持力度,全市以滴灌为主的设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以上;马铃薯播种机、大中型收获机达到1万台套以上,马铃薯机械作业率达到85%以上,规模种植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同时大力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推广应用轮作倒茬,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技术,全市马铃薯单产水平由过去2000公斤/亩提高到2500公斤/亩。
       为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种植品种,2020年,全市马铃薯原种以上脱毒种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全面推广了适宜我市气候特点、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加系列、希森系列、冀张薯系列、V系列等30多个优良品种,极大调优了马铃薯品种结构,同步提升了马铃薯产量及品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松劲歇脚,必须接续奋斗。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党和国家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为此,我们将举全市之力,努力把乌兰察布打造成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都、国家马铃薯绿色生产技术中心、中国北方马铃薯产品集散地和国家马铃薯产业融合示范区。
   “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乌兰察布将继续加力做大、做强、做优马铃薯产业,并力求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突出抓好旱作有机农业,大力发展旱作马铃薯种植。特别是立足我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现实,努力挖掘旱作农田绿色无污染资源,以提高马铃薯产业供给质量与综合效益为核心,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打造标准化基地、推广节水技术、创建有机品牌,全力把我市旱作马铃薯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现代旱作有机马铃薯的重要品牌。——以建设国家级马铃薯研发中
心为切入点,努力提升研发能力。依托中国农科院在我市建立的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积极争取上级马铃薯研发政策、项目及资金支持,着手组建国家级马铃薯研发中心,集中力量对马铃薯产、储、加、销全产业链进行科研攻关。
——以强化品牌宣传为突破口,全面拓宽营销渠道。加速推进乌兰察布马铃薯商标、广告语、口令、形象等知识产权保护注册工作;尽快构建覆盖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及乌兰察布集宁机场、乌兰察布高铁站及京藏高速、京包列车为一体的品牌宣传网络;积极参与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农产品展会,竭力提升我市马铃薯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助推电商销售,努力让乌兰察布马铃薯产品“走”得更远、销得更快。
——以“实现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全覆盖”为目标,全面推广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争取将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列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试点范围。
——全方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将马铃薯早日列为期货交易产品,让乌兰察布市成为重要马铃薯期货交割地,并在我市建立马铃薯期货交割库。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曾经,马铃薯产业在乌兰察布决胜脱贫攻坚中功不可没;当前,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乌兰察布的马铃薯产业依然重任千钧。
       在今后的日子里,渴望富裕、期盼美好的乌兰察布人,将勠力把握发展新机遇,同心打好发展主动仗,凝心聚智,尽锐出战,众手擎笔在马铃薯发展史上谱写一曲极具地域特色的“西部飞歌”。
     <上一页                         >下一页
企管办